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地教后反思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课堂上,正确地、恰当地、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首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以学案为载体,预习课本,搞懂一些基础的、浅显的知识点,感悟到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而后对学案进行独立的、初步的、必要的填写,适当的做三、五个有关基础知识的习题,既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也让自己感到不再繁琐。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答疑解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帮助他们越过思考的障碍,也使我们的教学获得成功。第一,要巧妙的提出问题。疑问是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潜伏状态到激发状态,在心理上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状态,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第二,要根据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科学家生平介绍、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实验等来激发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第三,要让学生从感性思考过渡到理性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作如下思考:根据自由落体的特点,如何总结适合它的一系列运动规律公式;我们前面讲的哪些推论对它可以使用等。从而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畏惧感,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第四,要适时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辩论中,不仅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五,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进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现在讲到的追及与相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可不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可不可以借用图像求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广阔性。第六,要引导学生及时积极的反思。每一个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都有必要进行反思,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感悟到各个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另外,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当堂复习。高中物理,本身知识点之多,难度之大,学生仅凭课堂几十分钟听课就把知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第一,要注重基础。一节课中,一定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进而突出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我在进行学案的编制时,特别注重课后检测这一部分。这些练习题不仅要紧扣教材基本内容,而且要题型多样,紧扣考点。经过这样的基础训练,即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逐步跟上复习进度。这种同步训练,既可以在复习后给学生练,也可以在复习前给学生练,以便起到引导学生自学和预习的目的。第二,要讲练结合,灵活多样。我在对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时,力求 “多变”、“多析”、“多问”。“多变”是对一道题目改变叙述方式,增减或隐蔽题设条件,加设“干扰量”进行一系列“纵变”、“横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析”是让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多问”是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提问、启发学生。例如,电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灯泡标有“220V40W”字样,问:(1)这些字样的含义是什么?(2)该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有多大?(3)该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有多大?(4)该灯工作1分钟,通过的电量为多少?(5)1度电可供该灯工作几小时?(6)该灯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多少焦?合多少度电?(7)当把该灯与“220V 60W”灯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两灯的实际功率为多大?哪个灯亮些?(8)为了使该灯接入380伏的电路后能正常工作,应串联多大电阻?(9)上题中这个串联电阻的电功率应为多大?它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10)应用伏安法怎么测定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由于这种综合性训练,灵活多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复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上课要注意讲练适当分配,但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所以课堂上一味讲解,造成了满堂“灌”,以教师的讲挤掉学生的练,学生做习题的时间难以保证。复习时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练的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时间要“足”、练的方法要“活”。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逐步进入良性学习轨道;及时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高效渡过思维障碍;巧妙的引导,可以最大激发学生潜能;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感到学有所获,进而真正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