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
教导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处室部门 > 办公室 >

强化小组建设,打造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8日

  西峡一高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七百余人,其中七人考入清华北大。重要原因之一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普遍推行。为深入了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质,我校分期分批赴西峡一高学习。通过听课、座谈,参与学习的人深感震撼。

  一、西峡一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第一步,“设疑自探”。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并尝试解答。

  第二步,“解疑合探”。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完成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进行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同时,在“三疑三探”的基础上进行运用拓展,要求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编题时,可以借鉴平时考试习题的样题来出题。出题学生要准备好答案,并且明确出题目的。

  二、收获与启发

  第一,西峡一高教师对“三疑三探”课堂模式理解透彻,贯彻落实到位,运用效果良好。

  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动脑、动手,教师要做的只是诱导、点拨、鼓励。

  第三,课堂上充满着争论与思辨,学生思维活跃,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第四,课堂上,教师讲的少,学生讲的多,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我校小组建设现状

  第一,讨论中有的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第二,讨论小组很少出现思想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分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

  第三,讨论中少数同学置身事外,缺乏参与意识,似乎讨论与己无关.。

  第四,讨论表面上热闹异常,实际上有的学生趁讨论时间闲聊,天南海北,高谈阔论,偏离主题。

  四、原因浅析

  第一,班主任不作为。班主任对学校的要求置若罔闻。分组随意,没有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搭配。

  第二,设计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过易或过难。

  第三,课堂讨论形式单一,缺少必要的创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四,讨论过程中,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调控能力缺失;讨论结束后,教师缺少结论。

  五、努力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讨论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因素,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也绝对不可低估。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课堂调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讨论效率。要提高讨论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小组组建要合理,分工要明确。

  我们提倡六人一组。班主任要做好配合,划分小组时要做好成绩优中差搭配,以便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各学习小组可以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以吸引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同时,实施动态分组教学。针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小组长一位,负责组织讨论交流;记录员一位,负责记录整理并交流发言;时间监督员一位,负责把握时间。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

  第二,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角色定位要准确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

  第四,随时做好调控。要把握好预设与开放的关系。讨论前,老师总是预设好讨论时间,但是如果学生讨论正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所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展开和深入,即使时间已到,也应让学生继续讨论,以求赢得最佳效果。如果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了,即使未到时间,也应该结束,避免不必要的无效活动。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把讨论引到主题上来。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

  第五,营造良好氛围,讨论注重实效。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首先要营造讨论氛围。凡讨论,每个小组除做记录的学生外,其余成员都要站起来,以使气氛热烈。其次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还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避免为讨论而讨论,落实讨论的效果。

  第六,用好奖励机制,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众所周知,好学生是跨出来的。在黑板右边设立“奖分榜”,对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质疑的学生所在小组给以奖分;对问题回答有见地、有创意的学生所在小组更要多奖分,每节课下课要评出优胜组。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掌握知识,无疑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化,也必然会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登封教育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实验班教学调研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