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人赫拉克里图斯说:“濯足长流,抽足复入,已非前水。”的确,宇宙太幻变了,人世太苍茫了,曾几何时,我已当了中学的先生了。眼看着如我四年前一样的青年朋友,做着天真烂漫的梦;自己的心中就仿佛刀刃剜着,有说不出来的难过。天!假如我能再当一个中学生,与自己的前途,铺下一个更坚实的基础,那该多好,多幸福!然而,去者如影,只可想望,终究不可捕捉了。我只好以忏悔的情绪,来构筑幻象的楼台,一方面寻求自我心理的安慰,他方面或许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不无多少借鉴的功用。假如我能够再做一个中学生,我要把我的精力集中在身体、读书和结交知己朋友三方面,其他的即使要留意,也得马虎一点。而最理想的,是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了。
先说身体。西谚说:“健全的头脑寄寓于健全的身体。”确实不错。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就太不注意身体了。不仅不注意,甚至横加摧残。以至到了今天,弱不禁风。既不能做稍为剧烈的劳作,也不能担任持久的思索。整日昏昏,把活生生的个性,也压抑得悒郁而多感了:这叫我对于那生龙活虎而有着结实健壮的身体的人,是多么向往而景慕啊!因此,假如我再当一个中学生,第一,我就要锻炼成一个强健的身体。
怎样锻炼呢?当然,需要运动。但许多好运动的人,身体不见得好。甚至因为无节制的运动,造成畸形的发展。所以,我觉得锻炼身体,不仅要运动,而且要运动得法。怎样才算得法呢?这就要认清运动的意义。运动在舒畅血脉,发达肌肉,娱乐身心,而使全身生理的结构,更谐和而匀称地发育。但现在一般青年之所谓运动,以为只是球类,此外,最多只加上田径赛罢了。因此,运动成了消遣,甚至成了出风头的场所。与原来的意义,虽不完全径庭,但至少是变相了。这样,养成好多人对于运动的陶醉,同时,也养成好多人对于运动的鄙夷。无论陶醉或鄙夷,都是错看运动。懒学生整日运动,固然要不得!而勤学生不上操场,也不见得就是。我认为每个人都要运动,但每个人,都必须注意到下列诸点:
(一)按期运动。不可今天运动而明天不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既是运动,就得使出全力,像老虎样的运动;而不可优哉游哉,当作懒惰的消遣。
(二)扩大运动的范围,使其不限于狭隘的球类或田径赛。我认为游泳和爬山,是较其他一切更好的运动。在水花四溅的浪涛里,在眺望万里的高峰上,更可使我们的胸襟开展,气魄宏大。浩荡的心胸,是可以增加生理的健康的啊!
除了运动之外,健全身体还必须注意到消极的保养,如起居有定、饮食有节等。这些都看各人的环境而定。不过,此地我却必须提醒一事。身体之健全,最主要的,还在心境的恬愉。所以,我主张每个中学生,都要有一种或多种的艺术修养。艺术不仅提高我们的品格,更可陶冶我们的身心,而间接地使我们“心广体胖”!中国虽然也有艺术,但多是隐逸的艺术,太贵族化,太不普遍了。中国人的忧郁病,虽然不能归咎于没有艺术,但艺术之不能普遍化,畅朗化,也未始不是原因之一。这个,我在另文,当详为讨论。此地不过说明艺术修养,也可以使身体更健全地发展罢了。
身体健全了,就能够算做一个完全的人了吗?不!绝不!假如这样,那历史才是真的倒退哩!因为人类的身体是愈古而愈蛮实啊!因此我们作为一个进步的文明的人,更要有进步的文明的头脑。这就要接受人类文化的遗产,需要读书了。中国人之所以进学堂,也就是为了读书啊!而中学的课程表上,密密阵阵地几乎90%以上,都列为读书的时间。所以当学生要读书,无论在一般人的观念上,或事实上,都是天经地义的了。我当中学生时,就太不会读书了。虽然也被人称为“用功”,但功夫多用在暗中摸索去了。不仅没有给自己打好求学的基础,甚至种下了种种不良的习惯,于今引为遗憾,假如我能够再当一个中学生的话,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六年,踏实地给自己将来学术的大厦,筑下一层坚固的基室。
这基室怎样筑法呢?我认为中学生时代的知识,不过是更进一步做深造的楼梯罢了。合乎做楼梯的需要的,则要;否则,不要。这样我把中学的课程,分为三种:第一,工具知识(Knowledge of instrument);第二,兴趣知识(Knowledge of interest);第三,常识知识(Knowledge of common sense)。
什么是工具知识呢?就仿佛木匠的开山,铁匠的大锤,无论你将来研究哪一样,都得用它。在中学的课程中,中英数三门,可以算是工具的知识了,无论中学毕业之后,继续升学或自修,都得首先把这三样求学的工具弄好;否则,虽欲用力,亦只见琳琅满目,无从下手。中文不说了。英文呢?你以为可以马虎吗?我们不打算深造就算了,假如打算深造,在我们自己什么都还没有现代化的国度里,而不能很纯熟地运用一种外国文字,就仿佛缺少一只眼睛,而到处感到自己的局限与贫弱,甚至到处感到自己没有书读!这是多大的危机!有好多翻译的名词,我们很不容易把握清楚,但把原文一看,则豁然顿悟了。只就这点说,英文对我们的帮助就不少了。我们为什么不把握这一有利的工具,而增加自己的羽翼呢?至于数学,或许志于文法科的人,会反对把它当为主要求学的工具。但这也只因为自己没有远见而拘于井蛙之见罢了。我们求学,是以大自然界的现象为对象,以言词表出者为定理,以符号表出者为公式,前者之最高发展为哲学,后者之最高发展为数学,实则本自一体,未可轩轾于其间。现在人类的脑筋愈来愈精密博大,其至大至小,至奥至巧,往往无可言诠,只好借助于符号了。所以现在各种的学说,都有倾向于数学化的趋势,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地把握它,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桥梁呢?何况数学本身,就有着训练思想之伟大的功能呢?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没有指导,又加以自己的糊涂,所以结果虽然混了一张中学的文凭,而起码起码的工具知识,都没有弄好,现在想来,是多么懊悔,多么伤心啊!假如我能再当一个中学生,我一定每天要背一段国文,背一段英文,演一个数学题目。这不是难的工作,只看自己有没有恒心罢了。
虽然人生是多方面的,但各人总有所长,总有所短。如何发挥所长,补助所短,便在功夫了。而在这分工精密的社会,我们更唯有集中于自己之所长,才多少有所成就;否则终是狼奔豕突,胡闹一会算了。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呢?我说,在把握自己的兴趣。我所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我最擅长的东西。譬如说,有的人对写文章兴会淋漓,下笔千言万言,而有的人,则绞枯了脑汁,蘸干了墨液,却写不上十句话。这不是才大才小的问题,而是某人的才偏于写文章,某人则否。因为某人之才,对于写文章,胜任愉快,所以发生大的兴趣,兴趣愈大,写作愈勤,而其才也愈琢愈磨,愈至光辉博大。如此相荡相激,终至该人得在文学界上,放一异彩。所以,我们既不想做个万能博士,就应该在中学生时代,发现自己的兴趣,把握它,培养它。兴趣发现了,自己的工作,才有中心。自己的意志,才能专注。否则,踪航茫茫的大海,真不知东好还是西好,而有目迷五色、不知所措之慨。我在中学生时代,就太无专注的兴趣了,对这样有味,对那样也有味,结果是徒然贩了一些名词,每样都没有专长,升大学之后,承着此种不良的习惯,更加扩而充之.遂至自己永远只在学术的边缘探摸,而从未登堂入室,击中要害,不仅浪费了精力,也浪费了时间,天,这是多大的一笔损失!
假如我再当中学生的话,一定要抓着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有兴趣的功课,多下点功夫,多看点参考资料!其他的,除了工具知识之外,便不苛求.,而只求应付了。
但学问的大海是彼此相连、彼此相贯的。所以,我们学问的金字塔,不仅尖峰要高,底层也要博。当我们在中学生的时候,既还没有完全专门研究,则不妨对自己兴趣所不在的其他课程,也知道一个大概,而丰富自己的常识,而扩大自己思路的素材(data)。何况我们自己不仅要做个有专门技能的人,更要做一个社会的人,则对于常识的知识,也不得不知道一个梗概了。不过,此地所指的常识知识,除了不是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外,更包括报章杂志,以及人生必须多少知道一点的课外小册子。
身体与知识的基础打好了,还只算得一个孤岛的鲁滨孙,而算不得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有社会的活动的,他要和其他的人发生关系。谈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了。孤僻的个性,把我从社会的圈子里,隔开了来。这种畸形的现象,也是中学生时代,给我造下来的,假如我再当一个中学生的话,我一定要在同学中,多物色朋友,而把自己的性情,养成更合群一点。
然而,中学生的性情,也最流动,染朱则朱,染黑则黑。因此,我们对于朋友,也不得不大大注意了。中学时代,既是一个准备作深造的过程,则我们交朋友,也是希望他能做一个终身的同志。凭着中学生时的天真,深化我们的感情,加强我们的联系,而建起互信互助的基础,即无异与我们自己的前途,打下了根深蒂固的脚石,而朋友,也唯有中学生时代的,最纯洁,最靠得住。所以,我觉得,中学生时代,人事关系,最好不必应付;但必须老老实实地多多结交一些知己的朋友;因为泛泛的人事应付,对于一个中学生,既没有实际的需要;倒反而养下许多不良的习惯,替真实的友谊,设下暗礁,设下绊石!中学生的社会关系单纯;同学间也无多的脸孔,伤人脑筋;我们不趁此把握住一些真实的友谊,以后将再难得到同样的机会了啊!
在我的回忆当中,中学生是含苞未放的花,是梦的天使,他们一切都未塑成,他们最富有接受性。中学生时代打下的烙印,可以终身不褪;支配我们,以至于死!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型,可以说都是在中学生时代铸成的。中学生时代是多关重要啊!然而,我的中学生时代,已经缥缈地过去了,再也不能够回来了。面对着当前自己的学生,是羞,是悔,是各种紊乱的情绪纠缠而成的“痛苦的回忆”!天!假如再让我能够重新做一个中学生,该是多好!多幸福!阿门,但愿下一代的孩子好好地长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