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浏览2008年全年《课改导刊》时,发现有十几篇文章被一些教师剪掉保存了。我大致核对了一下,有七篇文章是“我的成长”或“我的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的征文。譬如张春旺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安稳的《幸福就在驴行路上》等等。之所以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如此受青睐,这恐怕与教师自己的言说系统缺失有关。
教师专业言说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标志。毋庸置疑,在新课改大潮面前,许多教师已经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成长已成为新形势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积极的回应。但也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在寻求自身突破和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迷茫、迷惑或盲从跟风的现象,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专家、学者或教育行政领导的言语系统里。
建构起属于教师自己的专业言说系统已迫在眉睫。因为只有建构起属于教师自己的专业言说系统,教师才能积极地在自己的专业平台上,与专家进行平等对话,与学者进行坦诚交流,与同行分享成长快乐。否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屈从权威,很难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里自由言说、高水平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专业言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巨大的助推价值。首先,专业言说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存在形式。教师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此来唤醒生命,激扬潜能,展示生命的力量,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换。其次,教师在专业言说中改造着自己的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在专业言说中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凸显自已在发现、探究、研究等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专业言说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获取职业生存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专业精神的彻底解放。可以说,专业言说丰富了教师自身的内在人格和精神世界,使之逐步接近真理、把握教育真谛,实现教师专业“最近发展区”的最佳开发。
专业言说是任何一门职业发展的必然表现。只要生命存在,人类不可能停止思考与言说;只要有不同的职业行当,就必然有专业言说的相对范畴。教师专业言说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论是口头的发言、讨论、辩论,还是书面形式的教学日志和论文撰写;不论是教师群体、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还是网络发帖或博客交流,都应该看做是专业言说的有效载体。同时,一线教师的言说更应该明白顺畅。因为现行的一些教育言说,开始抛弃生动而通俗的生活话语,抛弃作为对话者的平常大众,而习惯于以一套专业化、陌生化的学术言辞,来表达对教育的观察与思考、陈述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在这种充满浮躁与功利的情势下,所谓教育学术的表达便成为给少数高级学者阅读的“精英话语”,真正参与、体验并实践着的一线教师们,很难发出和听懂自己或同行的真正声音。
从根本上说,教师不能专业言说在于内隐知识的存在。英国著名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到,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内隐知识是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如教师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不可言说的教育智慧,无意识地内隐学习所形成的能够左右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缄默观念。这种缄默状态的特点是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播,只能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和获得;其表达是非理性化的,不能进行批判性反思;数量巨大,在个人知识储备中大量存在。正如波兰尼曾比喻说“未能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就像是一小块光亮的领域,周围环绕着无限的黑暗”。
要想打破教师专业言说的缄默状态,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借助于教师自己的反思。在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时,教师应主动挖掘自身业已形成的内隐知识,将自己的内隐教育观念外化,并清晰地用言语表达出来,并加以批判性的反思,这样能与新的教育观念达到很好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倡导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多样合作和多途径对话。学校应该创设更多的言说平台,开拓更广阔的言说空间,提升教师专业言说的质量,从而助推教师得到又好又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