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他毅然辞去了高中部教务主任的职务。他的专业行走也许是处于现实和理想压力中的年轻教师的自我觉醒。
与很多班主任一样,他的很多工作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对于他的学生来说,张海威是独一无二的,是他们生命中的一盏航灯。
他虽然只有32岁,但他却说,自己获得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拥有学生的心。在网络上,已毕业的学生自发地为他建了QQ群,通过各种途径关注他的生活,回忆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9月3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来自各地的祝福短信和电话,让他的爱人忍不住说道:看把你美的。
张海威,尉氏县民开中学高三年级一名班主任。如今,课堂、班级、学生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的故事也就围绕着这些演绎。
高三版的《士兵突击》
作为一个班主任,张海威每接一个新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生进行军校生般的训练和要求。张海威认为,高三学生的压力很大,这些压力来自父母、老师和学生自己等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他们是无法从容面对高考的,所以,学生一定要锻炼身体。
但如何说服学生自动自发地去锻炼呢?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一定能够接受,于是张海威就利用班会和大家讨论,最终形成了每周一和每周四下午进行长跑的决议。学生自己讨论形成的决议,大家执行起来热情很高,张海威知道,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高强度的锻炼,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身体也可能承受不了。所以,第一次,张海威让学生跑了20分钟,第二次跑了25分钟,每次增加5分钟时间,一直到40分钟。两周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头坚持到尾,而且跑得越来越轻松。
张海威的第一节课,很特别。进入教室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大喊一声“上课”,像以前一样,学生站起来的有快有慢,站的姿势也是歪七竖八,甚至还有学生在伸懒腰。张海威让他们坐下,重新喊了一声“上课”,这一次明显好多了,学生也知道张海威要他们做什么。但他们没有想到,张海威连着又让他们做了3次。在第5次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噌”地一下站了起来,而且站得笔直,张海威没有让他们再坐下,而是接着要求:双脚脚跟并拢,两脚尖成60度夹角,双腿绷直,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两肩后压,头摆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收小腹。然后,他自己按照给学生提的要求,也面对学生以标准的军姿站在讲台上。这就是第一节课――站军姿。对于高三的学生,他们还没有这样在教室站过军姿。这一站,足有30分钟。
这是张海威当班主任的一个常规动作,每月要求学生站一次军姿。而在平时,张海威还有其他动作――端正学生的坐姿,纠正他们不好的听课习惯。在别人看来,张海威的这种要求对学生有点过分,可在张海威看来,这军人般的要求就是一种负责的爱,让学生有一个端正的坐姿、一个良好的习惯、一种干练的作风、一种顽强的意志品质、一股坚持到底的韧劲。
“两会”的力量
对一个高三的班主任来说,上面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序曲,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在高三,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就是让他们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把他们最大的潜力激发出来,让他们进入自动自发的学习状态,实现理想。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正确引导学生。班会和家长会是张海威最好的引导学生的武器,
2008年9月,高三(10)班的第一个班会,张海威把这个班会命名为《我的大学》,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刚开始,学生们还有点拘谨,但随着方明、大鹏几个学生的带头发言,他们逐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要上清华大学,有的要说上国防科技大学。
俊英说,妈妈为了给她和弟弟挣学费,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去几十里外的集市上卖头一天批发的蔬菜。有一天早上因为看不清路,妈妈连人带三轮车掉到了桥下。妈妈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都没有让她知道,当她回家时,妈妈已经骑着三轮车又开始卖菜了。俊英泣不成声地说:“我会好好学习的,要不然,我对不起我妈妈。我发誓,我要用我的努力,让我爸爸、妈妈后半生幸福。”整个教室一片抽泣声,尤其是几个女孩子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原计划一节课的班会进行了将近两节课。
这次班会后,全班学生像疯了一样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跑步去吃饭,再跑步回到教室,很多学生只用几分钟时间去买饭,然后回到教室,边吃饭边看书,甚至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笔在算题。
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和方式,仅仅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健康身体是不够的。于是,张海威宣布了两条强制性的纪律并作为班规的第一条:1,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2,每天至少两顿饭要喝汤。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学生不“守纪”,有的学生嫌耽误时间,有的学生则是家庭条件不好,不愿多花钱。于是张海威就成了学生的三餐督察员,每天在学生吃饭时,他就坐在教室或和他们开个玩笑,或和他们聊聊天。等他们完成了“任务”,张海威才回去吃饭。
有了这次成功的班会,张海威认为,家长会是一定要开的。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多么努力、多么懂事,再让家长给孩子们一些勉励,这样,才能给学生注入一股持久有效的动力。
不久,班委组织全班学生开始为家长会作准备。这一次的所有工作全都交给了学生,张海威只给他们当参谋,家长会当天,有的学生在大门口接待,有的学生负责家长车辆,有的学生把家长引领到教室,有的学生送上热水。后来一位家长在发言时说: “这些孩子真好,我刚到咱学校门口,两个学生就接住我的自行车,一句一个‘阿姨’,喊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家长会开始后,张海威和任课老师先后介绍了班级的情况。等学生发言时,感人一幕出现了,张海涛说:“我以前经常逃课到网吧玩,彻夜不归。有一次爸爸妈妈在县城的网吧一家一家地找我,凌晨3点才找到我,找到我后,他们没有打我,没有骂我,而是抱着我大哭。从今天起,我要让他们放心,一定做他们最优秀的儿子,”坐在台下的张海涛的父亲使劲地为儿子鼓掌,此时的他,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父亲。
当樊婧同学的父亲从下面往讲台上走时,大家发现他的腿脚不方便,张海威和另一个老师把他搀到讲台上,并让他坐下来发言,而这位父亲,居然要站着发言。他说自己的腿是盖房摔断的,本不想让女儿知道,怕耽误她学习,可是到底没有瞒住。他说自己没有文化,不会说话,不指望孩子将来怎么报答父母,只要她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就放心了。台下一片抽泣声和掌声。
会后,很多家长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和张海威交流,表达他们的谢意。甚至有一位学生家长把邻居家正在外校上学的孩子动员转到张海威班上。
毕业生的快乐课堂
大家都说高三很苦,可是在张海威的课堂上,看到的却是激情、快乐。
每学期,张海威的数学课总有几节是和数学无关的,这被他称为特色课。在特色课上,张海威给学生讲各种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你相信相对论,只要你能够制造出超光速的飞行器,你就能回到唐朝和李世民下棋”;给学生讲圣火传递直到奥运开幕式表演,引领大家关注最近发生的大事,让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使用日常英语和学生对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当学生对教师感兴趣的时候,特色课就成了诱饵。”张海威说,“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特色课,学生就自己提出用期中考试平均分达到多少的目标,来换取一次特色课。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发生了转移。”
数学课上,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娄氏解法、白氏定理……”,一定会让来听课的外校老师疑惑不解,翻遍初高中数学课本,也找不到这些数学定理。原来,这些都是以学生的姓氏命名的解题方法。有时候,张海威讲解题目时,一旦学生有了好的想法,就会把张海威撵下讲台,自己上讲台来讲。如果他的解法很简便或者很独特,张海威就会把这种解法以他的姓氏命名,并在全班推广应用,每次张海威以学生的姓氏来命名解法或定理的时候,这个学生就会兴奋得满脸通红,笑眯眯地低下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他们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有一次,张海威去江苏南通考察学习一周,走之前,他问学生:“自己要外出一周,这一周的课如何上?”学生们就集体讨论,然后说由科代表带领学习,并制订好每天学习的计划,等张海威回来后进行测试。一周后,张海威对学生进行考试,成绩都很好。信任学生,学生也会给你最大的回报。张海威始终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