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
政教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处室部门 > 办公室 >

育人于心灵交融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8日

  在为人师的道路上已走过了13年光景,其间有酸辣苦楚,也有欢声笑语。在这个追求幸福指数的时代,要问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那就是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他们阳光、可爱、有朝气,然而,在他们张扬的外表下,也郁积了许多心结,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尝试用心体悟、读懂学生,育人于心灵交融。

  一、 真的没希望了?

  刘同学乐观开朗,好学多问,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高招体检,他被查出色弱,这下可急坏了。他当时追着医生问了好长时间,晚自习又跑来问我以后填报高考志愿时有没有限制。我告诉他,限报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工与制药、生物科学等专业。他听后神色黯然:“本想报考制约专业,现在没希望了。”因为以前也听他说过自己色弱,看起来并不像很在乎的样子,所以我以为他会很快调整好心态。但在之后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说爱笑了。任科老师也反映,他上课经常低着头,课后也不找老师问问题了。

   “没希望了”对一个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我找他认真谈了一次,谈话中,我了解到其实这个问题已困扰他多年,只是他很少表现在脸上。了解他的心结后,我给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上高中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我家在农村,看惯了农民看病的种种艰难,当然更吸引我的还有医生神圣高贵的的外表、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但当时只有理科生才能考医科,而我的理化成绩差到了极点,残酷的现实让我心灰意冷了好长时间。为了跳出“农门”,无奈之下,我选择了要求稍低的师范专业,走上了三尺讲台。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居然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然化解了。

  “老师,那您有没有因为没做成医生而留下遗憾?”“以前有,但现在没有了。”简单的对话后,我发觉他的情绪有所好转,便转而问他还有哪些职业理想。他跟我讲了很多很多,听得出,他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已不像以前那样纠结了。他已经知道,其实并非真的“没希望了”。我趁热打铁:“舍弃一棵树木,你将得到一片森林”他会心地笑了。看他欢快的地跑向教室,我坚信,阳光又回到他身上了。

  和谐育人,首在育心。学生遭遇挫折时,极易产生失望、沮丧、忧郁等情绪。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

  二、对不起爸妈?

  每次家长会,我都会让学生给父母写封信。高三期中考试家长会后,谢同学妈妈与我个别交流。她告诉我,谢同学在信中写到:“我没考好,不要给我买新衣服,我会内疚……”“她基础不太好,但又不肯降低自己的目标,每次考后都会伤心好长一段时间,她背负的压力太大了。”谢妈妈说着说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家长最大的愿望肯定是让女儿幸福。谢妈妈关注女儿的学生成绩,但相信她更希望女儿能解开心结,脸上绽出明朗的笑容。我安抚了谢妈妈,答应找机会做做女儿的工作,帮她解开这个心结。

  开班会时谢同学朗诵了一篇散文,赢得了阵阵掌声。我大大地夸赞了她一番,并把听到的同学们的赞美之词毫无保留的转达给她,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她的兴奋和喜悦。第二天晚自习,谢同学破天荒地来办公室找我问问题,看得出她是借机找我谈心。她说,同寝室的叶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姚同学成绩期中考试进步显著,名列班级前茅;沈同学虽然基础跟自己一样,但每次考试都会进步一点;自己学习也认真努力,可在寝室里甚至班级里总排名最后。妈妈对她越好,她越觉得对不起妈妈。

  听完她的倾诉,我帮她分析了她的情况:从入学时的起始成绩到高二文理分班后在班级的位次,她的成绩其实并没有下降。考虑到班级整体实力的强大,要一下子超越其他同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自己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不存在“对不起”爸妈的问题。当然,人是要有理想和追求的,成绩不优秀不等于没有前途,我尝试着从她的特长考虑,帮她一起规划未来。“你朗诵那么好,这不是你的优势吗?今后可以报考艺术院校啊!”找到兴奋点后,谢同学滔滔不绝地跟我谈起了她的理想和父母的希望,也跟我讲了有关艺术方面发展的意向,并表示回家会跟父母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看着她脸上渐渐绽放的笑容,我相信,自信会让她走出内疚的困惑,变得越来越美。

   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当我们看到其主观意愿和努力都不能改变现状时,不妨从其他方面挖掘潜力,让学生从一个希望不大的目标回到现实重新规划人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开内疚的心结,快乐面对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不拿白不拿

  学校一直有政府和一些单位、个人资助的扶贫助学活动。负责发放助学金的韩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种现象:高一新生拿到助学金后会非常激动地说:“谢谢老师”;高二学生则没有什么表示;高三有些学生干脆问“钱在哪里拿呀。”这一问,反映了一个问题:高三学生已经拿习惯了,觉得这是应该的,“不拿白不拿”,根本没有心存感激。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贫困生徐同学。一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跟他的一个同乡坐同桌,被他委婉拒绝,理由是,那个学生死读书,成绩差。见他是这样的态度,我没有强求,但还是跟他谈了很多,从一个学生的本分读好书,讲到较高的要求做好人,当然我也有意无意提到,他那个同乡的父亲热衷慈善、历年资助的贫困学子的善举。可徐同学的话让我瞠目结舌:“企业扶贫能得到政策上的优惠,我们所拿到的助学金远没有企业得到的优惠款多,而且他们由此还可以沽名钓誉,所以,我们拿助学金,他们拿优惠款,各有所得,没什么值得千恩万谢的。”说实话,学生的话可能有一定的依据,但从他口中说出,还是让我震惊。他竟如此心安理得地认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应当。我怕和他谈崩,便扯开了话题,但我深深觉得不纠正这种错误认知,一定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我必须找机会帮助他。

  一次家长会后,我把徐同学爸爸长期卧病在床、妈妈体弱无工作的特殊情况告诉了他那个同乡的爸爸,那位家长当场答应帮助徐妈妈解决工作问题。几周后,徐同学主动找到我,要求跟他同乡做同桌。我怕他是一时冲动,要他再考虑考虑,可他这次竟说的斩钉截铁:“同学爸爸无条件的帮助我家,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帮助别人呢。原本我一直认为企业捐赠我们另有所图,他们的捐赠“不拿白不拿”,但现在发现自己错了,他们不做慈善也可以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贫困生如果少了他们的捐助就会雪上加霜。”看着他一脸诚恳的样子,我也为他的改变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想,助学不应是简单的资助金钱,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学生形成人穷志坚、顽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命运抗争,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并懂得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由此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时,我们应更理性地思考一下,同一件事情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最为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某些理念和要求。这就是我们必须用心去做的。

上一篇:发挥出自己全部潜能 找回完整的自我   下一篇:浅谈女教工心理压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