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
教导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处室部门 > 办公室 >

道德课堂十八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1日

 

  一、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三、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

  一是“让教学回家”,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道德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要达到的目的是“少教多学”。

  二是编制导学案(教学指导书、学案、调节教学案、学习卷)。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抓手,一开始是学生学习的“学步车”,然后慢慢过渡到成为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编制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次开发);核心是“教材”变“学材”,解读课程标准的成果即生成导学案。

  三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围绕学习小组构建“动车组”系统,同质异组,异质同组,组内结对。实现“兵教兵、兵练兵”。

  四是实施“独学、对学、群学” 三种基本学习方式。

  五是抓好“课前、课中、课后” 课堂三段,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六是建构具体的课堂流程:“先学、展示、反馈”。流程承载着规律。“先学、展示、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七是重视“先学”。先学,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充分的先学,就没有精彩的展示。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不是可用可不用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八是突出“展示”。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展示,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九是强调“反馈”。抓好对子之间反馈、小组长组织反馈和课代表对本节课全体学情反馈,每一位学生通过整理学案,完成个人自我修复。

  十是制定评课标准,即评课三看:看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看过程,学习即经历体验,缺少过程就没有学习;看成果,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上一篇:关于举办嵩阳高中班班通应用考核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嵩阳高中构建道德课堂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