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2日
高一年级
教学基本策略:
在新的学期,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教学大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时间创新能力为主,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树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切实把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始终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重点、难点、释疑。
针对集合,简易逻辑,函数等内容的抽象性,以及数列、三角在高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时平面向量又是近年高中数学新增的内容,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困难,要求各教师在备课组协作的基础上注意对各章知识的重难点的讲解和释疑,减轻学生自学的压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集合,简易逻辑作为学习、掌握和使用教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使学生会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使学生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
是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集合的基本概念、逻辑联接词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其次,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教师应注意运用有关的概念和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揭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第三,数列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要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综合运用数列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第四,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符号与变元,集合与对应,数型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在研究三角函数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式子与图形的变化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划归,类比,平移,伸缩等常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五,讲授平面向量,不但要注意平面向量基本知识的讲解,更要充分挖掘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与评价
1. 明确初、高中数学的差异,2. 顺利实现衔接过渡。
3. 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
4.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5. 加强中学数学教本教研活动。
6. 深入开展调节教学活动。
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二章映射与函数2006年10月底。
期末考试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下)§4.7(二倍角公式)
期中考试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下)§5.8平移 .
期末考试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
高二年级
教学基本策略
1. 针对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时恰当地处理好学生的情感,2. 态度和价值观,3. 做好高一到高二的自然过渡衔接,4. 把学生引到积极上进良性展的轨道。5. 高二解析几何,6. 立体几何等都是重要的知识板块对学生的思辨性,7. 逻辑性和概括能力等要求逐步提高,8. 面向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趋势,9. 要求我们教师淡化特殊技巧,10. 强调思想方法。
11. 高二课程加重,12. 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13. 分化差距慢慢拉开,14. 要求教师切15. 实注意后进生的情绪波动,16. 作好思想转化,17. 注意毅力,18. 意志力培养,19. 树立学生战胜自我的决心,20. 培养必胜的信念。
21. 进入高二以后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能力长远发展,22. 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尽可能的分别分类对待,23. 使不同24. 水平的学生有不同25. 的发展,26. 因材施教,27. 分层次教学,28. 对竞赛学生采取有效方法,29. 探究有效途径,30. 争取在不31. 影响正常教学情形下培养竞赛特长生。32. 根据教学新大纲要求,33. 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34. 以此为载体,35.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和调节教学,36. 促进学生系统全面发展,37. 看眼学生后续发展,38. 长远发展。
二.重难点释疑
第六章不等式
1`使用不等式性质时,要求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条件,以免解题时忽视某些条件而造成错误。
2,要熟练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几中常见方法。
3,解不等式即同解变形;解题方向;分式不等式整式化,高次不等式低次化等。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倾斜角,斜率概念,直线方程有普通式和参数式等多中表达形式,不同形式有不同的适用要求注意向量式、点法式、写直线方程的优越性,它体现了向量在解析中的快捷便利。
2两直线位置关系研究,从两个角度:斜截式和一般式来考虑。后者要借助直线的法向量去理解。
3.线性规则最优解与目标函数最值的区别,以及整点的选择方法。
4.圆的方法的几种解释:标准式、一般式等。
5.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相关点法)、交轨法、参数法等。
6.知识延伸,直线系与圆系方z程利用向量解决直线圆的有关问题。
7.主要解决四类问题:一是直线和圆的方程;二是运用坐标公式求距离、角度、面积和圆的切线,弦长等问题;三是线性划问题;四是直线和圆的综合用。
第七章圆锥曲线
1:圆锥曲线中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区别与统一的认识,掌握它们涉及的有关概念;图形、标准方程范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准线方程,参数方程等。
2:通过对曲线的研究,掌握曲线的性质,特别 意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用韦达实事求是、参数对称思想、整体思想等在解题中的应用。
3,强化几种意识和方法,回归定义的意识,数形结合的意识,向量工具的意识,平面几何的简化意识,设而不求的方法,引入参数的方法,应用韦达定理的方法。
4,通过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几何体
处理两套体系:传统方法和向量法,明确向量解决问题的工具性作用。研究不同几何题的关系,掌握转化和化归的思想。
第十章 排列 组合和概率
1搞清排列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并熟练其公式和性质
2常见题型,看特殊元素的排列问题,隐含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混合问题
3赋值法,构造法多有应用
3二项式定理常见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察基本概念,以解答题的形式考察应用,有因此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主,准确使用公式是重点。
4准确认识频率与概率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很好区分几种不同的事件及正确使用公式。
三 教学建议与评价
(一)教学建议
1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的差异较为突出,因此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排查摸底,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抓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2.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抓知识的增长点,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及教学思想的应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发掘与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应有单纯的学习结果转化为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评价目标。既要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实现评价的意义所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鉴定作用激励作用。
四 考试范围和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及第二册(下)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007年2月上旬
第二学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2007年六月中旬
高三年级
(一),教学基本策略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把握方向,科学备考;首先要分析2006年的高考背景与特点,以(数学教学大纲)和(考纲)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教学改革。要把(数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需要,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树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二),重难点释疑
1认真学习“两纲一本”{(数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课本}。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并结合对近年高考题的认真分析,深化对高考题的认识,明确考试要求,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2立足基础,重点突出,这是考试卷构成的主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高考试卷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所占分量在整份试卷中的70%以上,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搞好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和发掘,发展理性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到中学数学教材的各个内容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数学新课的教学之中,缺乏对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在高考 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和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高考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正是为了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促进考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如何更好地考查典雅数学思想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试题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注意考查求同思维方法的题的协调和匹配,是考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提高
4注意数学应用问题。新数学大纲指出:要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性实际问题,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阅读,理解问题中陈述的材料,二是通过抽象转换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是模型,几何模型,计数模型是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要注意归纳整理,用好这几种模型。
5彰显创新意识,挖掘潜在能力(以课本为主干,重点研究开放性问题,创新问题,数形结合问题等)高考对创新意识的考察,主要是要求考生不仅仅能理解一些概念,定义,掌握一些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一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中和现实中比较新颖的问题。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也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数学家,而是要把数学作为工具和材料,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在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和方法论。因此,高考对创新意识的考察其意义已超过了数学学习,对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对今后的人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6回归教材本源,发挥课本功能,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决不可因此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的地位、作用。近年来高考复习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的,因此一定高度重视教材。
(三)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牢牢树立有效复习的观念
提高效益的关键在于消除无效劳动,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自由,而是要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生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提高效益要作到“四抓”一抓课堂效益,二抓协作效益,三抓学习效益四抓成材效益。
2着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应付考试哪?如果仅仅依靠一些笨办法搜罗一些死知识就能应付,那么“应试能力”确实没什么价值。但事实不是这样,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很难产生持续高效的“应试能力”的
应试能力”是刃,“学习能力”是刀。没有“学习能力‘作基础,“应试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高三复习 中,思想观念上不应该哟眼任何彷徨,要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素质而奋力打拼。
3抓好质量分析,作好“培优,补差,推中”工作
4加强对新考纲的研究,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四)考试范围和考试时间
第一次质量预测考试:2007年1月考试范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二册的全部内容及选修教材的部分内容(近年高考热点问题)
第二次质量预测考试:2007年三月下旬。范围: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
第三次质量预测考试:2007年4月下旬。范围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