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十六班 宋钰润
众所周知,文明礼貌是做好一个人最起码的标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有“文明之邦”的称号,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礼貌待人成为众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最必不可少的一项,历来本人们尊重和推崇。然而,在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的现代社会,文明礼貌更是一个拥有良好素质人士的一张名片。
毛泽东和周恩来,可以说是上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中的两位。毛主席在为老人们敬酒时,老人们惶恐,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着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而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理,同样也是一位以礼貌待人而被大家爱戴的人。在接见外宾的时候,他总会提前到达;客人离开时,也要等车子发动后才转身离开;在生活处事方面,他会双手接过服务员递来的茶,并微笑着点头致谢;在视察工作中,还会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亲切致谢。为此,也有国外媒体赞美他说:“但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向往。”
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不乏有像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样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出现,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好感和尊重。比如说校园中遇到老师的一声亲切的问候;下课后让老师先离开教室;误伤同学后一句“对不起”;得到别人帮助后一声诚恳的“谢谢”……这些最简单的小事,却给人无限的温暖。
然而,在当今时代的中国,仍有一些违背文明礼貌的行为发生,甚至把这种陋习传到了国外,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在他们国家公共场合的各种标语,大多都是用英文书写的。但在其中,“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标语,却额外用中文书写一遍。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是中国旅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也是国耻。”
且不说国家方面,在我们身边,与文明礼貌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吃饭时占座插队,下课时班里的哄吵,晚上熄灯后仍在喋喋不休的说话,脱口而出却理所当然的脏话……都是需要我们意识到并且改正的地方,改正了这些不良习惯后,距离成为文明礼貌的人才更进一步。
成为文明礼貌的人的前提,还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一个文明礼貌,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爱护自己的人,往往更能引起别人的好感;而一个满嘴粗话,行为举止放荡不羁的人,我们无法想象,和他合作,会有几分成功的把握。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外方面,与人为善,与长辈和师长交流多使用谦语和敬语,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明修养,更是对外展示自己有良好素质的一种表现;对内方面,不出口成“脏”,“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且要铭记心中。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传统,倡导文明,传承礼仪,是当代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我们做出了基础,广泛,正确而实用的指导,例如:“注重仪表”教会我们以最佳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和挑战;“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使得我们构筑的了一点矛盾和冷漠;“尊敬师长”让我们学会谦卑恭敬。
这些对我们涉及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行为准则,所以,我们更应遵守并执行。文明礼貌,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貌的花朵在世界各地遍布,让文明礼貌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