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改革激荡透露春的气息――2009年教育改革大事盘点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2009年,在我国教育领域,虽然像奥数热、有偿家教、择校热等沉疴仍在,但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如北京大学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山东高分退档等――尽管有些做法还不完善,却发出了教育改革的新信号。

  奥数热、有偿家教等痼疾难除

  “封杀”奥数:10月,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五条“禁令”,包括不再举办奥数学科培训和竞赛、禁止将奥数成绩和“小升初”挂钩等。治理日渐异化的奥数,成都并非第一个,此前一些地方已经对其开刀,重庆还宣布从今年起逐渐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但是教育部门的“封杀令”也好,取消奥数升学加分也好,奥数培训的热度并没有应声而降,反而越“封杀”越火爆。

  立法禁止有偿家教:备受争议的《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11月28日获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在职教师不得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被正式写入条例。但许多家长似乎并不领情。很多人表示,只要中考和高考还是以分数为录取标准,就要给孩子请家教。立法也禁止不了有偿家教,这其中饱含着家长和学生面对应试教育深深的无奈。

  均衡是重中之重:教育不均衡仍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最大的问题,这也正是奥数热、有偿家教、择校热等现象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上任伊始,就提出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提出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点评: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职责应该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履行好投入责任,促进各校均衡发展。如果各中小学校办学质量大致相当,择校热不再,奥数热也就自然消退。如果考分不再是学生的“命根”,家长也许会花钱请家教教孩子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东西。

  高考改革在争议中摸索前行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11月初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消息公布以来,这一做法就引起普遍争议。有人提出种种担忧,也有人为高校招生制度的这一大胆尝试叫好。但从被公示的学生情况看,偏才、怪才仍没有进入北大的招生视野。由此,不能不引发人们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思考。

  高考造假事件:在今年高考中,“重庆状元加分造假事件”“浙江航模加分事件”以及早已发生才被披露出来的“罗彩霞事件”等,再一次将现行高考制度的漏洞置于聚光灯下。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完善配套政策。既有利于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随着今年全国10个省份开始课改后的“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这种“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模式是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的有益尝试,体现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规律。但是,因为综合素质评价没有标准答案、主观性太强,众多考生和家长对其可行性、客观性表示担忧。正因如此,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多数省份还处于“空转”阶段,并未与高校招生录取实现硬性挂钩。

  高分退档:被称为“破冰之举”的是今年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在招生中,对12名考分上线而综合素质评价低又不服从志愿调剂的考生进行了退档处理。在高校录取工作中,这是第一次有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综合素质评价第一次与高考录取实现“硬挂钩”。

  点评:一次考试不能也不应该决定一个人的终生,这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破除分数一元标准的改革探索又屡屡引发公众质疑。高考制度如何在选拔人才与体现公平之间实现突围成为一个难题。高考改革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不断完善的制度设计加上尽可能的公开透明,假以时日,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基础工程带来更多“春的气息”

  中职免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此举不仅会使在校生受益,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农家子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这是继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绩效工资:从今年开始,国务院要求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目的是,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但是绩效工资以何为评价标准、由谁来评价等问题,将直接影响这一制度的效果,操作细节还需不断完善。

  改革纲要:迈入2009年的门槛,我国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文本已初步起草完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广泛征求教改意见这一举措本身,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教改的迫切性。

  点评: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既有体制上的,也有财力上的。要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统筹考虑、科学谋划。

 

上一篇:民生重托国人期盼 教育改革如何寻求新突破   下一篇:教育部卫生部发布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