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高考改革的关键。”11月2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汉指出,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在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同时引进“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进考试向评价转变,将高考转变为对考生进行全面评价。
29日,湖北省举行教育考试高峰论坛,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庆祝省教育考试院成立10周年、《湖北招生考试》创刊10周年,共商教育考试发展大计,戴家干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言。
高考是社会公平的象征 但也存在三大问题
高考制度自1952年建立,迄今已有55年。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30周年。戴家干说,恢复高考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是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社会实践。高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象征。戴家干说,30年来,高考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高考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如阳光工程、网上录取、保送规模压缩、公布保送名单、取消年龄与婚姻限制、分批次在不同地区推进“3+X”方案等,都是对公平、公正的有力推进与保障。据调查,95.7%的受访者对现行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戴家干坦陈,也有92%的受访者提出高考制度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反映高考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精神压力。高考在让考生获取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也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经济负 担和精神压力。调查显示,58.6%的考生在高考之前曾因紧张或焦虑而失眠,而70.8%的考生家长在孩子高考时感到焦虑。
高考对素质教育的影响。高考不可能替代素质教育全过程的评价,它只是对基础教育的文化素质及对考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评价。高考成为“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以高考为中心,教与学的内容完全放在必考科目上,以考试代替评价,高考成为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尺度。
人才选拔方式和标准的单一化,导致高考的“负荷”加重。高考“大一统”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考试标准单一,长期实行“千校一卷”,一张试卷既考研究型大学的精英,又考接受职业教育的高技能劳动者,使层次、类型各异的高校无法根据自己的定位和需要选拔人才,没有真正的招生自主权;录取标准单一,高考分数成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品行修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其他能力及对社会或学校的贡献等因素。
同时,高考在担负为高校选拔人才任务的同时,还对教育、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与未来的求职就业、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福利待遇、职业资格等方面紧密联系,因而造成了“举国大考”。
命题改革将更贴近实际 录取引进“综合素质评价”
戴家干指出,推进制度创新是深化高考改革的关键,考试命题和录取方式都要改革。
命题内容的改革,将使考试内容进一步贴近时代、社会、考生的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
录取方式的改革,将引进“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其与国家统一高考相结合,从文化知识、能力水平、成长过程、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共同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尝试这种录取方式改革。
戴家干说,还将进一步完善普校自主招生制度,形成高校自我约束、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有效监控的自主招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