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一场学习与教育的革命已经开始。以师生“授受”为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时空范畴的传统学习,必将被学习主体更加主动、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过程更加注重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学习时空得以无限拓展的全新的“学习”所替代,这种真正的学习笔者称为“新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新学习”存在的基础。
“新学习”以人本价值为基础,认为学习是对人生命价值的成全。“新学习”,具有以下的特征。
学习理念“新”:追求学习的生活性与创新性。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学习是民生教育之本。民生教育要求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要通过学习,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甚至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性,最终达到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自然。民生教育强调学习为生存之必需,学习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就成为“新学习”理念的载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是“新学习”理念的实现手段;“新学习”的核心是学习力的增长;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是学习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以学习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学习”,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创新,就没有学习力的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学习的新变革。笔者在1997年研究创新学习时就提出了学生要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创新学”,强调了这一动态循环的动力系统。创新是“新学习”的本质属性,“新学习”就是要创新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质量观,从而达到“新学习”的新境界。
学习动力“新”:追求学习的内在自觉与外在互激。“新学习”是学习者因自身感知内在预设与现实的差异而引起问题,因试图解决问题而激发内在期望改变的过程,故学习的根本动力发轫于学习者自身对问题解决的渴求,即学习者追求学习的内在自觉。只有当学习者能形成学习的自觉,学习才最终有了意义。学习自觉就是学习者制造的“冲突”不断得到“解决”,从而不断体验成功,从学习者内心深处产生学习动力。
同时,“新学习”强调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深度交流,在内在自觉的基础上,在群聚效应、榜样示范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动力的外在输入和学习兴趣的外在激发。
学习方式“新”:追求学习的自主与合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我们也坚定并始终如一地将之作为“新学习”最重要的实现手段。自主学习强调了学习的主观性,强调了个体的作用;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调沟通互补的一种学习,并伴有讨论、争论、辩论,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探究学习则强调动手中学习、实践中学习,应用是更重要的学习。知识的增长或学习过程,不是重复或积累的过程,而是排除错误的过程,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而不是拉马克式的指示。波普尔把尝试和排除错误法看成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讨论知识增长或学习过程时,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明确地指出,“我们的知识增长是一个十分类似于达尔文叫做‘自然选择’过程的结果,即自然选择假说”;“新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内在预设自由调整、自觉试错、自我淘汰、自然推进的自主与互动过程。自主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自主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明确合作的必要内容与合理形式;合作是为了达到更高水平的自主,通过合作,相互启发与帮助,解决自主学习未解决之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主水平。
学习过程“新”:追求学习的心动与行动。在“新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自觉,即“心动”,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贯穿整个“心动”学习过程。通过“问题――尝试性的理论――通过评价排除错误――问题”不断循环反复上升,学习过程中产生若干问题,学习者尝试解决,积淀学习的快乐并享受学习的愉悦,即使问题暂时不能解决,也能促进学生进入重新搜集信息的阶段,燃起解决问题的欲望。这里面,“有问题”是心动的基础之一,有了心动,才有真正的行动,行动又产生心动。在这个学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空缺,不断丰富着学习者的经验,不断扩充着学习者的内在预设,实现人的自我诊断式的全面健康发展。
“心动”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行动的实施与落实。在“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习者的行为将主要表现为自学、质疑、讨论、展示等,通过学习的行动将学习的“心动”显性化、具体化、成果化。通过学习者“观念上想学、情感上乐学、行动上会学”来实现真正的学习“心动”。
学习结果“新”:追求从学会到会学。从学会到会学是一步重要的跨越。学会的侧重点在于依托既定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实现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会学强调在学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理论的自主迁移、技能的自主获取和学习力的可持续自我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革命,也是“新学习”的目标所在。
会学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创新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学习的变革,不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产生心动,学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型社会就能建成。我们研究教育,改革教育,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习,会真正学习。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