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
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处室部门 > 办公室 >

他们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己任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8日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学生放弃高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成为如今人们提起农村教育时最容易联想到的情景。然而,在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有一所当地人提起来就竖大拇指的农村高中――徐沟中学。它不仅拥有清徐县乃至山西省一流的塑胶运动场、游泳馆、多媒体教室等众多高水平的教育设施,而且还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连年有应届毕业生考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这所农村中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的成功背后有着怎样不同凡响的足迹呢?近日,笔者走访了这所学校,探寻它成功的秘诀。

  突围――紧抓转型期发展机遇

  山西清徐县徐沟中学成立于1946年。前身是享誉三晋的徐沟县金河书院,尽管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它与国内许多农村高中一样,陷入了发展的低谷。学校的教室还是1958年修建的21间备战平房,一些好教师嫌条件艰苦,纷纷找机会进城,留下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10%。在这样的情形下,许多学生纷纷流失到外地。那几年,徐沟中学每年高考上线的只有几个人。

  振邦的到来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气。1985年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物理系的董振邦被分配到徐沟印学教物理。这个当时还十分稀罕的大学毕业生一来就被委以重任――带高三毕业班,结果第一年,董振邦就率班上学生夺得清徐县高考物理第一的好成绩。

  1993年,34岁的董振邦当上了徐沟中学的校长。“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事业,一切为了学生”是他的座右铭。当时.学校面临着运转资金缺乏、生源向城市流失的巨大困难。许多面临同样困难的农村高中纷纷关门停办了,徐沟中学该如何突围呢?他想:“一个产品可以重新生产.一个学生如果教不好就有可能坏一辈子……”

  一上任,董振邦就暗下决心:不能让家乡的这所学校倒在自己手里。自此,徐沟中学走上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时期。1995年董振邦提出了“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广纳生源,实行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思路。这种理念适应了徐沟中学的发展需求,使其走上了求生存的复兴之路。此后,徐沟中学高考达线人数连年递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好。在搞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董振邦与全校职工筹资1500万元,改扩建校舍15000多平方米,对旧房屋进行更新改造,建起了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使徐沟中学在软、硬件上都不差甚至高于城市学校。

  学校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徐沟中学占地只有32亩,而且地处镇中心,向外拓展很难。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热”的现象,使家长们对优质高中充满了期待。清徐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长到4000多人。面对现实情况,徐沟中学如何能适应形势要求、勇立潮头呢?

  2002年,一个大胆的宏伟计划开始实施:徐沟中学异地新建!新校园坐落于徐沟镇西大街,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图书馆、游泳馆、多功能艺术馆、天文天象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和标准绿茵足球场,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人人有一台教学电脑。一系列的改善,使得徐沟中学的硬件达到了高中教育设施的最好水平。

  相对于其他学校采取政府包办,或求助企业、市场运作的建设方式,徐沟中学大胆地自筹资金,新建学校。这种方式,除了众所周知的风险外,还要担负巨大的工作量。董振邦凭借自己在当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以及10余年的管理经验,不仅帮学校解决了筹资难问题,还帮助学校用最实用的校园规划和最省钱的施工,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正是因为学校管理层高瞻远瞩,紧紧抓住转型时期的一个个发展机遇,为徐沟中学崛起于三晋大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本――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在诸多办学因素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一直以来,徐沟中学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科研型和学者型教学人才等方面着手.致力于建设一支教育理念新、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的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根本保证。

  近年来,学校培养出山西省特级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3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骨干教师20人,市教学能手10人。一支思想观念新、工作作风硬、素质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王牌”生力军。

  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徐沟中学不忘深化教学改革,多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经验使他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只靠“灯光+汗水”、“题海战” ,学校的教育水平很难有真正的提高。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素质能有更大提升,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向课堂效率要质量。徐沟中学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制定严格的常规教学工作量化细则,从备深、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五环节上采取了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其次,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制定并实施质量奖惩方案,年级部每月根据《徐沟中学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给教师量化打分,教师的量化得分与当月结构工资直接挂钩,从而从制度层面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为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其次,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实现“一转五让”。“一转”即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五让”即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一定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一定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完成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

  最后,配套制定教改方案:一计划,二减少,三强化。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减少教师授课时数,减少学生作业题量,强化预习、强化学案、强化巩固。

  为适应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全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编定了《徐沟摭记》《践行道德,规范行为》《清徐醋文化》《美丽的葡乡――清徐葡萄文化》《关注我们的心灵》等16种校本教材,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研科研是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徐沟中学在加强校本研训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经验: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了一套分工清晰、权责明确的校本研训工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推广”管理机制.形成全校教师人人搞科研、个个有课题的浓郁学术氛围。近3年来.徐沟中学共承担了10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据统计,学校有30%以上的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团体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

  育人――培养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徐沟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同绕这一理念,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注重养成教育.促进人人发展”的办学特色。

  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徐沟中学制定了《徐沟中学养成教育工作三年规划》,把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走进徐沟中学,你会发现各班的黑板顶上都悬挂着“厚德笃志博学敏思”的校训:8条长50米盼的文化长廊上挂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史地知识、中外名胜介绍、书画作品等;多处造型别致的雕塑小景区和集休闲、晨读、集会为一体的万人下沉式大型音乐喷泉广场等都让人感到学校为营造养成教育氛围、建构高雅校园文化所做的努力。

  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如通过校报《金河:文苑》的特色栏目――每期一评.对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早恋、沉湎于网络等进行评析,分析其利害关系,以此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极受学校重视的。各班班主任通过督促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使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同时,教师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进步,帮助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评价。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对音、体、美特长生的培育;组建了飞翔篮球协会、足球协会、金河乐队、龙缘美术协会以及天文活动小组等社团组织,并安排专业老师给予悉心辅导。

  由于徐沟中学的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较差,学生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学校将“人人进步。个个成才”确立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学校2001届学生王磊初中时学习成绩不错。中考后升入了太原市一所重点中学,由于长期与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分离,又不善于在新环境下结交新朋友,上高中后不久他便沉湎于网络,成绩跌至年级末位,最后连父母都对他失望了。无奈之下,家长将王磊转到徐沟中学,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面对当时情绪低迷的王磊,徐沟中学的老师没有放弃他,班主任老师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年级领导多次找他谈心,给他做思想工作。政教科的老师更是时常规范他的日常行为。这些关爱,让王磊学会了约束自已的行为.重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高考时,他以585分的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系。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王磊的父母激动地说:“感谢徐沟中学,是你们给了我儿子新的希望!”

  2004届毕业生郭俊宇人校时中考成绩360分,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像这样的事例,在徐沟中学还有许多许多……

  收获――养成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付出总有回报,用心就能收获感动。徐沟中学坚持实施养成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徐沟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校园整洁了,学生文明了,接送学生的公车少见了,学校到处呈现出文明守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新气象。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升学率名列太原市前茅。2007年,学校有417人高考分数达到二本以上,上线率为59.3%,4人达到清华、北大分数线,1人考入清华大学。2008年,学校有430人高考分数达到二本以上,上线率为62.1%,有两名毕业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2009年有435人达二本线以上,上线率62.5%。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徐沟周边各中小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有70%都毕业于徐沟中学;周边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中小企业的老板以及养殖户、大棚户等致富带头人大部分也都是徐中毕业生。可以说,徐沟中学的育人实践,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

  近年来,徐沟中学的声誉逐步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学校先后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太原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模范单位”、“先进集体”、“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优秀领导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从1996年起连年被太原市评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优异学校。由于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学生人数由1993年的600多人扩大到了现在的2200余人。

  徐沟中学这颗三晋大地上的教育明珠,用它的实践和探索,为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的脱困和复兴,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我们期待着它所创下的一个个教育奇迹,被这群可敬可爱的教育工作者再次改写和刷新!

 

上一篇:有感毛泽东"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下一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